技術支援
2023.08.23
資料備份全攻略:認識5個備份方法與觀念
▼目錄
為什麼需要資料備份?我們的手機、電腦、硬碟有儲存重要資料,如果這些儲存裝置突然無法讀取,重要的資料可能就一去不復返,並且需要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幫忙,所以平時的資料備份就很重要,睿卡科技說明資料備份觀念與資料備份方法,以及推薦資料備份常用的裝置。
我們需要先了解正確的資料備份觀念:『重要的資料需要在不同儲存裝置皆存放資料,如果只是更換位置儲存並不是資料備份』。

(不同裝置都有相同的資料才叫作資料備份)
▼資料備份的錯誤觀念
①轉移資料到其他的儲存裝置
如果我們只是將電腦的資料轉移到其他儲存裝置上(外接硬碟、USB隨身碟...等),但後來又將電腦的資料刪除,其實這樣僅有一份資料,並不是正確的異地資料備份,當這一個儲存裝置無法讀取,就會導致重要的資料遺失。
②硬碟分割兩個磁碟區
我們電腦硬碟分割為兩個磁碟區(Partition Table),重要的資料分別儲存在這兩個磁碟區,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資料備份的觀念,因為『分割Ⓒ、Ⓓ槽存放相同的資料,但這兩個磁碟區都是在同一個硬碟上』,只要發生硬碟故障的問題,我們分割再多的磁碟區,最後也是無法讀取資料,如果想了解硬碟故障的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硬碟故障大揭密:探索12種常見狀況及對應策略》。
③僅透過RAID、NAS、Server儲存資料
我們透過NAS或Server(伺服器)儲存資料,如果有建立RAID的架構,也不算是真正的資料備份,因為RAID僅是具備容錯的機制,並非是異地的資料備份,一組建立RAID的NAS一但故障,最後也是無法讀取NAS上的資料,所以我們平時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觀念,如果想了解RAID是什麼?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RAID磁碟陣列是什麼?需要知道的完整指南》。
我們從上述得知良好資料備份的觀念是:『相同的資料存放在不同儲存裝置上,稱做異地備份或異地備援』,白話來說就是要將重要的資料,分別儲存在不同的裝置上,資料才可以獲得最大的保障。

(電腦磁區分割兩個磁區備份資料不是真正的備份)
大多數儲存裝置我們都可以當作資料備份的用途,睿卡科技推薦常見的儲存裝置,我們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選擇備份的裝置。
大多數的外接硬碟內部是傳統硬碟,僅有少數是SSD,如果想要方便攜帶,我們可以使用2.5吋的外接硬碟,因為它僅需要一條USB傳輸線即可使用,如果我們需要大容量的儲存空間,可以選擇3.5吋的外接硬碟,因為目前市面上大容量的硬碟皆是3.5吋,由於外接硬碟平時會攜帶外出,我們需要避免摔到、碰撞的問題,因為一但受到外力影響,很容易導致外接硬碟無法讀取,如果想要了解硬碟摔到的後果,可以參考這篇《硬碟摔到?掌握3個拯救資料的關鍵機會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外接硬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
(2.5吋外接式硬碟攜帶較方便體積輕)

(3.5吋外接式硬碟用於資料備份)
USB隨身碟是透過晶片組成,主要元件是控制晶片(Controller)、儲存晶片(Memory),儲存晶片的原理有讀取次數的限制,如果隨身碟已經長時間的使用,有可能會發生隨身碟無法讀取的問題,我們會建議『隨身碟用來當作Ⓐ裝置的資料,轉移到Ⓑ裝置的傳遞媒介』,所以使用任何的儲存裝置用於備份資料,都是需要執行異地備份資料的良好習慣,如果想了解隨身碟讀不到的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USB隨身碟讀不到?7個有效解決的方法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USB隨身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
(USB隨身碟用於備份資料)
電腦硬碟多數會作為開機的磁碟區,我們可以安裝第二個、第三個硬碟,作為資料備份的資料碟,往後電腦開機就可以直接讀取到資料碟,可以透過複製、貼上的方式備份資料,這是一個最簡單的資料備份方法,但是因為電腦開機後硬碟就會開始運作,硬碟是一種『消耗品』,所以會有硬碟使用壽命的問題,如果想要了解硬碟使用壽命有多久?可以參考這篇《硬碟壽命揭密,如何延長硬碟使用壽命?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內接硬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
(傳統式硬碟用於資料備份開機就可以使用)
SSD也是晶片式的構造組成,主要元件是控制晶片(Controller)、儲存晶片(Memory),因為SSD的優點是較不怕碰撞、體積輕巧、讀寫速率快速,但是目前SSD的缺點是容量較少、價格較高、SSD故障前較沒有前兆,但也因為讀寫速率快,市面上的電腦和筆電多數是使用SSD,我們建議使用SSD當作備份資料的裝置,一定要有異地備份的良好習慣,因為SSD發生無法讀取的問題,後續救回資料的困難度較高,如果想要了解SSD的原理與修復可能性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SSD原理揭密:SSD修復與資料救援的專業指南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SSD,需要注意的事項

(外接固態硬碟SSD用於儲存資料備份)
NAS好比是個人的雲端硬碟,我們可以將電腦和手機裡的重要資料存放在NAS上,就不需用透過外接硬碟、隨身碟...等外部裝置備份資料,因為大多數的NAS可以建立RAID架構,RAID具備容錯的機制,NAS的硬碟在容錯範圍內發生異常,我們同樣可以讀取到NAS的資料,但是硬碟故障數量已經超出容錯的範圍,這一組NAS就無法讀取到資料,如果只擁有一組NAS並不是正確資料備份的觀念,我們還是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習慣,如果想要了解NAS是什麼?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NAS是什麼?淺談網路儲存裝置的重要性和優點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NAS,需要注意的事項

(NAS(網路儲存裝置)建置「RAID1(鏡像資料備份)」功能)
多數的儲存裝置都可以用於備份資料,除了透過複製、貼上的方法備份,那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備份資料呢?睿卡科技提供資料備份的方法與軟體,我們就可以更輕鬆並快速的備份資料。
Windows電腦內建一個雲端硬碟空間(OneDrive),使用者可以在電腦上傳資料備份,並提供5GB的免費空間可以使用。
▼OneDrive資料備份的方法

(Windows10左下角點選設定的按鈕)

(進入後點選更新和安全性的選項)

(在左手邊列表點選備份的選項)
MacOS內建時光機(TimeMachine)可以完整的備份資料,Mac接上外接式硬碟後,MacOS會提示是否需要執行TimeMachine,如果我們是要作為一般的資料硬碟,請選擇『不使用或是稍後決定』,但是如果是需要完整的備份資料(含設定、應用程式...等),請選擇『作為備份磁碟』,但請注意,如果這一個外接式硬碟裡有重要的資料,請不要執行,一但執行就會導致原先的資料覆蓋,如果想要了解資料覆蓋的原理,可以參考這篇《檔案覆蓋如何救援?教你拯救檔案的方法》。

(Mac TimeMachine功能可以備份資料)

(Mac TimeMachine主選單的功能)
RAID1的運作原理是:『兩個硬碟同步寫入相同的資料,其中一個硬碟無法讀取,剩下的硬碟資料可以正常讀取』,我們後續更換新的硬碟並執行重建(Rebuild),新的硬碟就會依照RAID1原理同步讀寫,但大多數的使用者會因為還可以讀取資料,就沒有立即更換硬碟與Rebuild,最後剩餘的硬碟也無法讀取,導致整組RAID1資料無法讀取,所以我們平時要定期檢查硬碟的健康狀態,並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觀念,絕對不可以僅一份資料。
▼Windows建立RAID1的方法

(接上兩個相容容量的硬碟到磁碟管理確認)

(針對其中一個硬碟點選右鍵新增鏡像磁碟區)

(繼續按下一步驟)

(將需要鏡像的兩顆硬碟新增到右邊已選取的)
我們在網路上會發現有許多雲端硬碟可以使用,在雲端硬碟的平台申請帳號就可以免費使用,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、電腦進行備份資料,但有些使用者會擔心資安和保密的問題,我們建議可以使用比較知名的雲端硬碟,並且設定登入密碼為兩階段認證的安全功能。
我們雖然已經有使用雲端硬碟備份資料,但還是會建議可以備份資料在其他裝置上,確實執行異地資料備份的習慣,因為雲端硬碟雖然是免費但有限制儲存空間,但需要擴充空間就需要額外付費,所以往往『使用者以為會自動備份,但其實雲端硬碟的剩餘容量早已不足』。
▼常見的網路雲端硬碟

(常見的雲端硬碟)
我們備份資料可以透過什麼方式?平時常見的複製、貼上以外,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快速的備份資料?我們推薦資料備份的軟體,可以更快速的備份資料。
▼FreeFileSync
FreeFileSync是常見備份資料的軟體,軟體有繁體中文的介面,Windows、Mac的作業系統都可以使用。

(FreeFileSync資料備份軟體可以輕易做好資料備份)
▼FastCopy
FastCopy是操作容易上手資料備份的軟體,軟體是中文的介面,但是限Windows的作業系統可以使用。

(FastCopy是一套方便備份資料的軟體)
- 資料備份的觀念
- 資料備份的常見裝置
- ①外接式硬碟
- ②USB隨身碟
- ③電腦內接硬碟(HDD)
- ④固態硬碟(SSD)
- ⑤NAS(網路儲存裝置)
- 資料備份的方法
- ①Windows OneDrive
- ②Mac TimeMachine
- ③建立RAID1(鏡像)
- ④網路雲端硬碟
- ⑤資料備份常見的軟體
為什麼需要資料備份?我們的手機、電腦、硬碟有儲存重要資料,如果這些儲存裝置突然無法讀取,重要的資料可能就一去不復返,並且需要委託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幫忙,所以平時的資料備份就很重要,睿卡科技說明資料備份觀念與資料備份方法,以及推薦資料備份常用的裝置。
資料備份的觀念
我們需要先了解正確的資料備份觀念:『重要的資料需要在不同儲存裝置皆存放資料,如果只是更換位置儲存並不是資料備份』。

(不同裝置都有相同的資料才叫作資料備份)
▼資料備份的錯誤觀念
①轉移資料到其他的儲存裝置
如果我們只是將電腦的資料轉移到其他儲存裝置上(外接硬碟、USB隨身碟...等),但後來又將電腦的資料刪除,其實這樣僅有一份資料,並不是正確的異地資料備份,當這一個儲存裝置無法讀取,就會導致重要的資料遺失。
②硬碟分割兩個磁碟區
我們電腦硬碟分割為兩個磁碟區(Partition Table),重要的資料分別儲存在這兩個磁碟區,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資料備份的觀念,因為『分割Ⓒ、Ⓓ槽存放相同的資料,但這兩個磁碟區都是在同一個硬碟上』,只要發生硬碟故障的問題,我們分割再多的磁碟區,最後也是無法讀取資料,如果想了解硬碟故障的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硬碟故障大揭密:探索12種常見狀況及對應策略》。
③僅透過RAID、NAS、Server儲存資料
我們透過NAS或Server(伺服器)儲存資料,如果有建立RAID的架構,也不算是真正的資料備份,因為RAID僅是具備容錯的機制,並非是異地的資料備份,一組建立RAID的NAS一但故障,最後也是無法讀取NAS上的資料,所以我們平時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觀念,如果想了解RAID是什麼?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RAID磁碟陣列是什麼?需要知道的完整指南》。
我們從上述得知良好資料備份的觀念是:『相同的資料存放在不同儲存裝置上,稱做異地備份或異地備援』,白話來說就是要將重要的資料,分別儲存在不同的裝置上,資料才可以獲得最大的保障。

(電腦磁區分割兩個磁區備份資料不是真正的備份)
資料備份的常見裝置
大多數儲存裝置我們都可以當作資料備份的用途,睿卡科技推薦常見的儲存裝置,我們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選擇備份的裝置。
①外接式硬碟
大多數的外接硬碟內部是傳統硬碟,僅有少數是SSD,如果想要方便攜帶,我們可以使用2.5吋的外接硬碟,因為它僅需要一條USB傳輸線即可使用,如果我們需要大容量的儲存空間,可以選擇3.5吋的外接硬碟,因為目前市面上大容量的硬碟皆是3.5吋,由於外接硬碟平時會攜帶外出,我們需要避免摔到、碰撞的問題,因為一但受到外力影響,很容易導致外接硬碟無法讀取,如果想要了解硬碟摔到的後果,可以參考這篇《硬碟摔到?掌握3個拯救資料的關鍵機會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外接硬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- 外接硬碟較怕碰撞、摔到...等問題
- 外接硬碟經長時間使用,可能會發生硬碟壞軌的問題
- 便利性:★★★★☆
- 價格:中
- 用於資料備份推薦程度:★★★★☆

(2.5吋外接式硬碟攜帶較方便體積輕)

(3.5吋外接式硬碟用於資料備份)
②USB隨身碟
USB隨身碟是透過晶片組成,主要元件是控制晶片(Controller)、儲存晶片(Memory),儲存晶片的原理有讀取次數的限制,如果隨身碟已經長時間的使用,有可能會發生隨身碟無法讀取的問題,我們會建議『隨身碟用來當作Ⓐ裝置的資料,轉移到Ⓑ裝置的傳遞媒介』,所以使用任何的儲存裝置用於備份資料,都是需要執行異地備份資料的良好習慣,如果想了解隨身碟讀不到的原因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USB隨身碟讀不到?7個有效解決的方法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USB隨身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- 隨身碟在故障前較沒有任何徵兆
- 隨身碟發生故障,後續需要救回資料的困難度較高
- 便利性:★★★★★
- 價格:低
- 用於資料備份推薦程度:★★☆☆☆

(USB隨身碟用於備份資料)
③電腦內接硬碟(HDD)
電腦硬碟多數會作為開機的磁碟區,我們可以安裝第二個、第三個硬碟,作為資料備份的資料碟,往後電腦開機就可以直接讀取到資料碟,可以透過複製、貼上的方式備份資料,這是一個最簡單的資料備份方法,但是因為電腦開機後硬碟就會開始運作,硬碟是一種『消耗品』,所以會有硬碟使用壽命的問題,如果想要了解硬碟使用壽命有多久?可以參考這篇《硬碟壽命揭密,如何延長硬碟使用壽命?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內接硬碟,需要注意的事項
- 因為傳統硬碟是機械式零件,硬碟一但經長時間的使用,就會產生硬碟壞軌的問題
- 電腦平時沒有正常關機、遭遇停電...等問題,較容易發生硬碟讀不到的問題
- 便利性:★★★★☆
- 價格:中
- 用於資料備份推薦程度:★★★★☆

(傳統式硬碟用於資料備份開機就可以使用)
④固態硬碟(SSD)
SSD也是晶片式的構造組成,主要元件是控制晶片(Controller)、儲存晶片(Memory),因為SSD的優點是較不怕碰撞、體積輕巧、讀寫速率快速,但是目前SSD的缺點是容量較少、價格較高、SSD故障前較沒有前兆,但也因為讀寫速率快,市面上的電腦和筆電多數是使用SSD,我們建議使用SSD當作備份資料的裝置,一定要有異地備份的良好習慣,因為SSD發生無法讀取的問題,後續救回資料的困難度較高,如果想要了解SSD的原理與修復可能性,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SSD原理揭密:SSD修復與資料救援的專業指南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SSD,需要注意的事項
- SSD故障之前比較沒有徵兆
- SSD如果發生故障的問題,需要救回資料的困難度較高
- 便利性:★★★★☆
- 價格:中高
- 用於資料備份推薦程度:★★☆☆☆

(外接固態硬碟SSD用於儲存資料備份)
⑤NAS(網路儲存裝置)
NAS好比是個人的雲端硬碟,我們可以將電腦和手機裡的重要資料存放在NAS上,就不需用透過外接硬碟、隨身碟...等外部裝置備份資料,因為大多數的NAS可以建立RAID架構,RAID具備容錯的機制,NAS的硬碟在容錯範圍內發生異常,我們同樣可以讀取到NAS的資料,但是硬碟故障數量已經超出容錯的範圍,這一組NAS就無法讀取到資料,如果只擁有一組NAS並不是正確資料備份的觀念,我們還是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習慣,如果想要了解NAS是什麼?可以參考我們這篇《NAS是什麼?淺談網路儲存裝置的重要性和優點》。
▼資料備份使用NAS,需要注意的事項
- NAS有建立RAID,但也僅是具備容錯的機制,並非是資料備份的功能
- 我們可以定期在NAS後台檢查硬碟的健康狀態,避免硬碟發生異常導致NAS資料遺失
- 便利性:★★★★★
- 價格:高
- 用於資料備份推薦程度:★★★★★

(NAS(網路儲存裝置)建置「RAID1(鏡像資料備份)」功能)
資料備份的方法
多數的儲存裝置都可以用於備份資料,除了透過複製、貼上的方法備份,那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備份資料呢?睿卡科技提供資料備份的方法與軟體,我們就可以更輕鬆並快速的備份資料。
①Windows OneDrive
Windows電腦內建一個雲端硬碟空間(OneDrive),使用者可以在電腦上傳資料備份,並提供5GB的免費空間可以使用。
▼OneDrive資料備份的方法
- Windows10→「開始」→「設定」

(Windows10左下角點選設定的按鈕)
- 「設定」→「更新與安全性」

(進入後點選更新和安全性的選項)
- 選項列→「備份」

(在左手邊列表點選備份的選項)
②Mac TimeMachine
MacOS內建時光機(TimeMachine)可以完整的備份資料,Mac接上外接式硬碟後,MacOS會提示是否需要執行TimeMachine,如果我們是要作為一般的資料硬碟,請選擇『不使用或是稍後決定』,但是如果是需要完整的備份資料(含設定、應用程式...等),請選擇『作為備份磁碟』,但請注意,如果這一個外接式硬碟裡有重要的資料,請不要執行,一但執行就會導致原先的資料覆蓋,如果想要了解資料覆蓋的原理,可以參考這篇《檔案覆蓋如何救援?教你拯救檔案的方法》。

(Mac TimeMachine功能可以備份資料)

(Mac TimeMachine主選單的功能)
③建立RAID1(鏡像)
RAID1的運作原理是:『兩個硬碟同步寫入相同的資料,其中一個硬碟無法讀取,剩下的硬碟資料可以正常讀取』,我們後續更換新的硬碟並執行重建(Rebuild),新的硬碟就會依照RAID1原理同步讀寫,但大多數的使用者會因為還可以讀取資料,就沒有立即更換硬碟與Rebuild,最後剩餘的硬碟也無法讀取,導致整組RAID1資料無法讀取,所以我們平時要定期檢查硬碟的健康狀態,並要有異地資料備份的觀念,絕對不可以僅一份資料。
- NAS:可以購買2Bay的機型建立RAID1
- Windows:Windows的磁碟管理可以新增鏡像磁碟區
▼Windows建立RAID1的方法
- 「本機」→右鍵→「管理」→「磁碟管理」

(接上兩個相容容量的硬碟到磁碟管理確認)
- 選擇其中一個「磁碟區」→右鍵→「新增鏡像磁碟區」

(針對其中一個硬碟點選右鍵新增鏡像磁碟區)
- 依照「新增鏡像磁碟區精靈」的步驟

(繼續按下一步驟)
- 選擇鏡像的兩個磁碟區→「選取的」→「下一步」

(將需要鏡像的兩顆硬碟新增到右邊已選取的)
④網路雲端硬碟
我們在網路上會發現有許多雲端硬碟可以使用,在雲端硬碟的平台申請帳號就可以免費使用,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、電腦進行備份資料,但有些使用者會擔心資安和保密的問題,我們建議可以使用比較知名的雲端硬碟,並且設定登入密碼為兩階段認證的安全功能。
我們雖然已經有使用雲端硬碟備份資料,但還是會建議可以備份資料在其他裝置上,確實執行異地資料備份的習慣,因為雲端硬碟雖然是免費但有限制儲存空間,但需要擴充空間就需要額外付費,所以往往『使用者以為會自動備份,但其實雲端硬碟的剩餘容量早已不足』。
▼常見的網路雲端硬碟
- iCloud(APPLE)
- Dropbox

(常見的雲端硬碟)
⑤資料備份常見的軟體
我們備份資料可以透過什麼方式?平時常見的複製、貼上以外,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快速的備份資料?我們推薦資料備份的軟體,可以更快速的備份資料。
▼FreeFileSync
FreeFileSync是常見備份資料的軟體,軟體有繁體中文的介面,Windows、Mac的作業系統都可以使用。

(FreeFileSync資料備份軟體可以輕易做好資料備份)
▼FastCopy
FastCopy是操作容易上手資料備份的軟體,軟體是中文的介面,但是限Windows的作業系統可以使用。
- 選擇「來源」→選擇「目的」→「執行」

(FastCopy是一套方便備份資料的軟體)
其他相關訊息About Article
-
2023.12.08
LINE聊天記錄恢復方法:3招備份還原輕鬆找回對話(2023年)
-
2023.11.15
硬碟修復專家指南:學習如何硬碟救援(2023年)
-
2023.11.14
硬碟壞軌的專業指南:6項徵兆和解決之道
-
2023.11.13
硬碟壞掉警訊:6個常見徵兆及救援方法